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模式

更新:2022/4/4 18:45:49      点击:
  • 品牌:   
  • 地址:   
  • 在线订购
服务介绍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模式 

(1)自我干预模式。大学生自身力量的不足是危机形成的主体原因。其危机的形成和化解应该始终以大学生自身为主体。

一是通过心理健康课程的自我教育。通过心理健康课程,向学生传授心理危机预防知识,教会学生学会情绪自我调节的方式,增强自我干预和帮助他人的能力,避免出现心理危机。同时,在心理健康课程中加强生命教育、压力和挫折教育,引导学生领悟生命的意义、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并使学生正确认识压力,勇敢地面对人生挫折。

二是通过社会实践提升自我干预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社团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自我了解和认识的能力,帮助其与人更好地沟通,学习积极解决冲突和压 力的方法,在工作和学习中学会应急情况的处理和求助技巧。 

(2)同辈干预模式。同伴之间通过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进行交流,可以唤起共鸣, 达到心理危机干预的效果。在具体操作上可从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建立同辈监督机制, 每个班均设立男女生心理委员,由他们充当班级的心理健康保健员和信息员,向班上同学 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并定期向学校反映班上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做到危机早报。

另一方面,建立同辈支持机制,通过朋辈热线、朋辈素质拓展等方式进行同辈互助,发挥同伴对危机学生的影响。 

(3)加强危机的后干预。危机后干预有助于弥补目前危机干预机制的不足,丰富危机干预的实践,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及时的避免恶性事件(如自杀、凶杀等)的模仿效应。

一是建立对危机学生的后干预机制。曾经有过危机行为的学生是心理干预的高危人群。 因此,应该针对有过危机行为的学生进行危机后干预,帮助学生恢复创伤前的认知、感情 和行为的功能水平。

二是建立对危机学生周遭人群的干预机制。知悉或目睹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会对危机学生同伴带来强大的心理冲突,他们会对危机学生的行为感到惊讶、 困惑、自责甚至恐惧。如果这种心理冲突得不到有效处理,会让他们习得危机学生使用的不良应对方式。在危机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对他们进行哀伤辅导、班会、放松技术、个别辅导等,帮助周围的同学消除紧张恐惧心理,防止其产生模仿行为以及对可能产生的心理创 伤进行心理修复,并提高其处理类似心理危机的能力。

更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