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关系的建立,有的老师真诚、 亲和,尊重、信任学生,学生表现得真诚、投入、开放、自尊和自信。 老师强势,不倾听学生,让学生做填空式问答,小学生会努力配合,看老师 的脸色、压抑自己的灵性来迁就老师的刻板无趣;初中生会绕弯子,你不尊重我,我也逗你玩;高中生马上就会阻抗,甚至有的学生在课堂上骂人、彼此攻击、有意给老师出难题,老师乱了阵脚,课堂陷入混乱。 有的老师不善于倾听,与学生交流时目光游离,自说自话,对学生的发言随意主观解读,小学生常常恹恹地坐下,初中生也跟着老师学打岔,高中生干脆 直接反驳,有时有大段的无效沟通。 心理健康课主要看教师如何调动学生自动自发地参与活动和交流分享,对学生的发言有针对性地回应,你说的大家都知道,老师就可以点头、微笑或“嗯” 一声,而对有冲击力的观念和关键点要及时抓住,有位老师在讲人际交往时, 学生多数谈到要关心家人、爱护同学朋友等,只有一位学生说要爱自己,老师没有回应,显然没有理解人际关系的核心:人最重要的是先学会与自己相处, 我们对他人的方式多是自我信念的投射。
2、游戏和活动不是目的
课上的游戏和活动是为学生提供的心理情境,关键是学生的体验和感悟的分 享、提升。小学重视心理游戏,也许他们不解深意,但通过游戏可以提高人际 交往与合作能力,活跃思维,释放情绪,表达自我;初中重视活动,初中生敏感,有的叛逆,喜欢挑战老师的权威,一定要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组织活动一般问题不大,分享感悟时要引导学生彼此包容、接纳;高中重视体验,高中生少年老成,对同伴容易开放,对老师比较戒备,喜欢老师把自己当成人对待,要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讲清楚活动规则,不解释、不重复,活动操作过程避免儿童化语言,多留些小组内部交流时间。 防止堆砌心理游戏,看起来热闹,但是感悟分享的时间少,不容易落到实处, 建议一节课的大小活动环节最多不要超过三个,多了容易赶时间,匆匆忙忙、 蜻蜓点水。 尤其要警惕社会上的一些传销课、恶俗的感恩课的模式,大段空洞无效的大 道理,喊口号,耍噱头,要掌声、要眼泪。
3、谨慎、认真对待学生的自我暴露
课堂上需要学生不同程度地自我暴露,教师要谨慎处理,减少对学生的伤害。有初中生谈到自己的人际困扰时落泪动容,讲课老师不能与学生共情,依然保持一贯式的微笑,甚至不合时宜地调侃,几句劝解明显地苍白无力,周围学生有的表现出反感,有的趁机起哄,对该同学言语攻击,教师没有处理,纵容了学生的此类行为,在接下来的环节里,学生甚至拿关于生命的故事开起了 玩笑,初中生是敏感的,你不呵护他,就会引来防御。 在高中的一节课上,同学们互相说出对方的优点,一名女生哭了,也许她从小得到的认可不多,中国的有些父母习惯贬低自己的孩子,很少说孩子的优点, 使孩子自卑、压抑、自我怀疑,老师可以及时鼓励她:如果你每天想着自己纸 条上写的那些优点而去学习和交往,你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有人贬低你时, 不论他是谁,试着大声说出你的内心感受,要求对方尊重你,看看会发生什么? 青春期的孩子至少要彻底打败父母一次才有机会长大、才有机会做自己、才能够让内心丰满有力、才会将来不以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 心理健康课还可以随机简单地初步处理个案,有咨询经验的老师可以做到。
4、课堂上随机发生的事件都是资源
心理健康课以学生活动为主,课堂上随机发生的事件都是资源,处理得当可以让师生有意料之外的收获,有老师在讲关于沟通的话题时,一名学生一直小声嘀嘀咕咕,这位老师多次示意该同学保持安静,无效,如果老师把这一现象当做课堂资源,就可以让大家谈谈沟通中的多话现象,为什么多话?是掩饰焦虑、急于倾诉还是寻求关注?多话对沟通效果的影响如何? 一位初中老师在讲人际关系时,涉及与父母的关系,一名学生说:“要听父母的话,父母说什么就是什么”,这句话是可以让学生讨论的:初中生和自己父母的关系中,特别听话的孩子是少数,听话的孩子压抑自我,有很多内伤,可 以抓住这句话,让同学们讨论如何处理与父母的关系,听话不等于尊重,不听话也不等于不尊重,那些敢于质疑老师、父母和权威的学生内心更自信、更饱 满,更能够了解自己是谁,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不容易被他人控制,不容易被他人的思想绑架。
5、深入学习自己所讲内容的精髓,减少常识性错误
如果讲课老师只参照参考教案,而没有对相关心理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就 比较容易出现常识性错误。讲情绪管理时,很多老师先教学生了解哪些是积极情绪,哪些是消极情绪,再谈如何将消极情绪转化成积极情绪,听起来很顺理! 成章。 事实上没有这么简单。做到这种转化需要一个过程: 首先是接纳自己的消极情绪,人人都会有消极情绪,不开心、愤怒、烦恼、 痛苦是非常正常的,允许自己和消极情绪在一起,不跟自己的感受对抗,有时 候焦虑是因为我们不允许自己焦虑,痛苦是因为觉得自己应该快乐。 然后是看到自己的消极情绪源于认知,找到自己的不合理情绪,不追求完 美,不绝对化,不以偏概全,试着转换角度,重新审视自己的信念,接受真实 的自己:不粉饰、不自责、不苛求、不否定;接受不完美的现实:看看自己拥 有的资源,看看生活中那些简单的满足,找到自己的乐趣和价值。 把握核心认知:我们先要做自己、爱自己、对自己负责,对他人、对环境 的抱怨是无效的,所有外归因的道理都是空话,要做积极的内归因:我可以做 出哪些积极的、可行的改变,让处境变得更宽松、更自在。 不是所有的消极情绪都能够转化成积极情绪,没有人能够不经历伤痛就长 大,酸甜苦辣咸一起调出人生的各样滋味,有时候就是等待时间来冲淡伤痛的 感受,才更有能力享受每一个愉悦的当下。
6、保持价值中立,防止超我(道德我)伤人
心理健康课的效果一定程度上要看师生的开放程度,学生的自我开放程度 越高,对老师的要求越高,要保持价值中立,不做道德评判,我们的传统文化 习惯于用道德压抑人性的真实感受,而不是用制度约束人们的言行,道德标签 容易引发人们的内心冲突。 在讲人际关系时,一名学生谈到面对人际冲突时,说:“我都是遇事让着 别人,他想怎样就怎样”,学生说他是老好人,老师请全班学生送给他掌声, 表扬他:“你真好”,这其实是一个被道德绑架的“老好人”。 老好人没有存在感,不会在自己的立场上和别人交往,他的自我是破碎的, 如果别人不说就不知道自己是谁。这多源于婴幼儿时期妈妈忽视他们的需要, 否定他们的感受,所以要有人承认我是个好人,我才有价值,这其实是一种道德绑架,他们压抑自我、讨好他人或者将自己的“好意”强加于人,其行为容易被 鼓励并固化,一旦讨好不成,或者三十岁、四十岁以后重新发现了自我的需要, 他们容易从另一个极端寻求补偿,变得完全忽视他人的感受。
7、防止绝对化倾向
小学生喜欢听老师说:“你是最棒的。”中学生有一部分学生对此是反感的,有时候老师说得明显不真诚,说得太多学生就不珍视了。这句话迎合了社 会上有些疯狂的追求所谓成功的口号,不是每一个学生将来都要做栋梁,生物 圈不允许,也没必要,做花花草草也可以点缀一年四季的风景,人也不可能四 季都开花,时时都耀眼,有那样追求的孩子得多累啊!你再鼓励他追求卓越不 是害人嘛!就像遍地开花的奧数班只适合少数孩子,多数孩子是来体验挫败、 为厌学做准备的。 预设学生的感受要谨慎,让学生看山里的孩子求学有多苦,说你们生活得 衣食无忧应该感到幸福,应该珍惜这么好的学习条件。而事实是:没吃过苦的 孩子不知道什么是甜。有的小时挨过饿的父母告诉孩子:你不好好学习,将来 就没饭吃,孩子反应木然。他从来不缺吃的、不缺好吃的,这些话太遥远、无效。 有老师说中学生异性交往一定会影响学习,也不尽然,如果处理得当,这 份情感还可以是学习的动力;没有哪个时代可以阻止青春期自然发生的情愫, 关键是接纳和适度引导,给中学生提供异性交往的机会,营造彼此尊重的班级氛围,把握异性交往的分寸,为将来的恋爱、婚姻生活打基础。 一节有效的心理健康课不仅是依靠知识技能,更是用老师的心态和修养, 好心态的培养需要长期渗透,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