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心理动态 > 职场心理

工作中犯错后如何调整心态?

2022/3/29 20:13:51      点击:

对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念念不忘,其实很多人都有。但想说的是,其实很多我们反反复复回想起来的“错误”,可能在其他人看来,并不能称之为错误。


01

“我犯了一个错误,很想马上去死”


很多我们以为的“错误”,可能在其他人看来,真并不能称之为错误。过度苛责自己,只会更容易沉浸在负面情绪里不能自拔,回头更容易跌入同样的坑里。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瞬间:


一个人吃着吃着饭,忽然想起以前不好的事情;
明明大家一起出去玩,可是总有个糟糕的念头一闪而过,你甚至愿意抓住这个念头,仔细思考下去。


这些都是对错误念念不忘的表现。在心理学上来说,这种情况被称之为 过度反刍,亦称“反刍思维”。


所谓“反刍”,是指一些哺乳动物会吃很多草,食物积攒到胃里,一段时间以后将半消化的食物从胃里返回嘴里再次咀嚼。


人类也会对过往的记忆进行“反刍”。不同的是,动物反刍是为了更好地消化,但是人类一旦陷入反刍思维,往往是消极的、负面的,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我们在回顾错误,本意是好的,是想“严于律己”,改善自我。可是真实的结果并不如人意。


实验表明,一个人对于过往负面体验的过度沉浸,只会主观上夸大一件事情的严重性,对未来的预期也会更加负面。


02

常常为错误内疚?你习惯内归因


很多人之所以揪着错误不放,感到内疚、沮丧,是因为他们把错误的归因指向了自己。这其实很残忍。


一个知乎网友说了让他痛苦的错误:


”和母亲吵架,却没想到这是最后一次和她讲话。后来母亲就车祸去世了,而我和她说的最后的一句对话是——烦死了。这辈子做的最错的事,代价是余生的后悔。“


还有一个知乎网友匿名诉说了让他后悔一生的事:


“爸爸化疗掉了好多头发,他坐在那里,要我用生发剂给他梳头。那天出太阳,我一心想出去找我同学玩,梳了一会儿不耐烦就跑了。

不久之后回家。阿姨过来边哭边讲爸爸走了。

那时候我11岁,我说去哪了。然后没管她,继续淘米煮饭,想,一会儿我爸妈要回来吃饭呢。”


无论是一句平平常常的“烦死了”,还是一个不想梳头的举动,其实都是生活中很常见的小事。可是这足以让这两个人内疚到失眠。甚至不夸张地说,成为他们毕生的心结。


客观讲,当一个人还是11岁的孩子的时候,根本没有能力明白“化疗”到底意味着疾病严重到什么程度。


可是这个网友在长大之后,以现在的眼光,来苛责过去的自己


在归因偏差中,有一种偏差是夸大自己对于挫折/错误的责任。人生中很多事并非人力可控。忽视人自身的局限性,而刻板地追求完美主义,是对自己的一种残忍。


一切反事实思维,都是虚妄。很多时候,即便人生重来一次,我们依然会做同样的选择,因为我们还未成长到能知道怎么做才更好的地步。

03

如何不再被“错误”束缚住?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看,为过去的错误后悔,看起来是在指向过去的自己,本质是攻击当下的自己。想要远离反刍思维,就得停下负向内归因。


反思自己是好事,但是不能忽视——每个错误的发生,都是系统性的。


我们需要接纳每一个“错误”给予我们的善意提醒。每一个被过往错误折磨的人,其实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挣扎的只是件“小”事。这其实是因为当小事被潜意识赋予了尤其特别的意义时,我们才能把反刍这个行为合理化。


这时候,学会转移注意力,是帮助摆脱过度反刍最好方法。就如同俗话所说的那般—— “要想田里不长草,就需要种庄稼”。


当然了,对抗负面思维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尤其是犯了错误之后。这时候,我们可以尝试转换视角。毕竟,有些小的错误可能并不能称之为错误。问题的产生,或许是因为我们带上了问题的视角。


就像陈奕迅的忘词给粉丝带来了无限欢乐。一个粉丝开玩笑说:


“谢谢你,《我们忘词》太好听了!很感动!”


退一步说,就算犯了错又如何?都是第一次做人,没什么大不了的。

请你拥抱那个已经竭尽全力却依然不能达到理想状态的自己,后半生,过得轻松一点。偶尔犯个错,没什么。

世界和我爱着你。



本文引用自壹心理 https://www.xinli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