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淘净的泥沙:低自尊
心理学的科普文章中常会出现“低自尊”这个词,出现得多了,难免就会被问到低自尊到底是怎么回事。
低自尊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大家最熟悉的,可能就是自卑。其实,自大,也是低自尊的一种表达方式。
当一个人无法接受真实的自己,无法面对自己身体里不够完美的部分时,就会产生一系列痛苦的体验:
我会不会因为不够好而不被喜欢?
会不会因为不够好而被忽略?
会不会因为不够好而失去一些权力?
会不会因为不够好而遭遇歧视?
等等。
这些对于关系的恐惧,会带领这个人在内心做一些处理,来避免痛苦体验的发生:
要么将自己感受为非常糟糕的,这样他就会尽力避免与外在的接触,从而避免面对痛苦场景,这就是自卑 ;
要么将自己弱小的部分投射到外部,只剩下有能力的部分给自己,这样,他就可以将自己感受为牛气冲天的,而弱小的是别人,这就是自傲 。
不管自卑也好,还是自傲也好,
其实都不是坦然的面对自己,与自己的真实接触,
或者说,
都是躲在防御后面的自己。
因为没有与真实接触,所以在人际关系中,都会带来不舒服的体验。
那么这些真实又是怎么失去的呢?
关于人格的形成,精神分析各流派都会有一些不太一样的假设。
在克莱因理论体系下,一个孩子从一出生开始,就要面对生存的艰难,他最早处理这些艰难的方式,就是动用了一个叫做“分裂”过程:
将照顾自己的妈妈在感受中分裂开来,满足自己的部分成为好的妈妈,不能满足自己的部分是坏妈妈干的事情。
这样做的好处是帮助这个孩子可以亲近好的妈妈,远离“坏”的妈妈,从而保证自己在体验中是安全的。
大约经过四个月到半年的时间,孩子才能在不断失去好的妈妈(比如妈妈不能及时换尿布),又重新得到好的妈妈(后来妈妈又很好的满足了我),这样的反复过程中,确认好妈妈和坏妈妈其实是同一个人,这个世界上既没有全好的妈妈,也没有全坏的妈妈,妈妈其实是既好又有不好的,这就是整合的过程,是人格走向成熟的进程。
而孩子在与妈妈的互动中,当他面对好妈妈时,他也会从妈妈的眼睛中看到自己。
一个被满足的婴儿,在好妈妈的面前,他将自己感受为一个好宝宝,一个被喜欢的,有尊严的孩子,因为自己如此之好,所以可以获得来自妈妈的喜爱;
面对挫败他的妈妈,他会将自己感受为一个不那么好的孩子,所以才无法得到好的对待。
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过程,是因为当一个孩子将未得到好的对待感受为是源于自己不够好时,他就可以感觉事情是可控的:只要我足够好,就还可以再找回被好的对待。
而这一切的发生,基于一个最基础的过程: 生命最初的健康分裂能力 。健康分裂的能力关系到之后人格发展中的区分内在与外在、他人与自己、情感与行为、幻想与现实等等诸多功能的发展。
一个孩子,当他在成长中与养育者互动的时候,就像这样一个过程:
这个孩子的内心世界就像是一杯有沙子的水。
这个孩子需要让沙子沉淀下来,清除出去(分裂、投射),
这些沙子被清理到妈妈那里(坏的部分投射给妈妈),
妈妈将这些沙子接收下来(母亲允许并容纳孩子的各种焦虑,而不是提供拒绝性的或是惩罚性的情感体验),
并且在与孩子的互动中向孩子的杯子里注入清水(提供爱、尊重、信任、接纳等等情感支持),
孩子不断从与母亲(主要养育者)的互动中吸收爱的、安全的体验。
当他的水杯中清水足够多时,他也就有能力允许有一些沙子存在,因为即使是有那些沙子,他已经从与母亲的互动中,积累了足够多的安全体验,他可以意识到:
我的杯子里就算是有沙子,我也不会失去妈妈对我的爱。
这就是一个高自尊的孩子,他可以真实的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我可以是有瑕疵的,同时我是安全的。
那么低自尊的孩子内心世界有可能发生了什么呢?
如果这个孩子天然就缺少健康分裂的能力,那他无法使沙子沉淀下来,分离出去,
他就可能一直生活在“坏”的恐惧中,将自己感觉为非常污浊,没有清澈的状态,于是他可能将自己感受为全坏的;
或者为了逃开这些污浊,一股脑将杯子清空,于是这个孩子进入了极度匮乏的状态,这就可能使孩子进入了病理性的人格甚至精神病性状态;
如果这个孩子虽然能让沙子沉淀下来,但无法分离出去,
他就不得不面对自己身上有如此多的“糟糕”,尽管那可能是每个人身上都有的,但他无法分离出去就无法在与妈妈的互动中学习如何去处理这些泥沙;
当他无法面对时,可能会选择退回自己的世界不与外在接触,这样,他的社会功能就会严重受损;
或者他让泥沙沉淀下来了,也分离出去了,但是妈妈对这些泥沙是有恐惧的,
于是妈妈因为恐惧而拒绝接收这些“坏的”东西,比如父母因为没上过大学,于是非常害怕孩子成绩不好,或者父母有未处理的痛苦情感,所以不允许孩子哭泣等等。
当孩子分离出去的这些坏东西无处安放时,他不得不再收回来,甚至此时收回来的内容,已经加上父母身上的一些污染物,于是孩子自己不得不成为“坏”的接收和储藏者,这就会破坏他建立对自己信任的能力。
当一个孩子分离出去的泥沙不被接纳时,他就会将这些泥沙感受为是不被许可的,所以,他就无法学会允许这些泥沙的存在。当他一感受到自己的杯子里是有泥沙的,就会感觉自己很糟糕,于是,他成为一个低自尊的人,尽管实际上,另外一个高自尊的人杯中的泥沙可能比他还要多。
只是高自尊的人 因为允许和接受泥沙的存在,所以,他可以有精力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因为喜欢,所以也容易成功。这些成功的体验反过来可能帮助他发展更多自尊;
而 低自尊的人 ,因为无法接受泥沙的存在,所以,要花非常大的精力去与泥沙较劲,或是努力隐藏起这些泥沙避免被看到,于是他就少有精力去享受生活,于是他也就可能变成无趣或是缺少生机的人。而这样的状态在人际中是很难吸引到来自他人的喜爱的,于是就会越发陷进低自尊中去。
所以,自尊这件事,其实是与自己的内在功能,以及人际关系中的体验有关的。
那么如何能够发展健康的自尊呢?
简单一点说,就是发展健康的人格。
可是,发展健康的人格,又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人格基本形成于幼年,但是是一生动态发展的,所以,如果期待改善,什么时候开始行动都不嫌晚。
发展人格最便捷的方式是接受分析,在咨询师的陪伴下了解自己的心理世界更多,学习到更多的健康的人际模式。所以,有西方精神分析师建议青少年都接受一段时间的精神分析,这样可以帮他们更好的处理内在冲突,更平安的度过青春期,也为今后更好的生活打下基础。
但接受精神分析毕竟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何况国内的专业资源非常有限,所以另外一个方式会更容易些:与健康的人相处 。心理健康的人所带来健康体验并不弱于精神分析,或者说精神分析本身就是一个相对健康的人所带来的健康体验。
如果没有这么幸运,可以遇上健康的人去相处,那就需要增加自己的体验和反思能力,在人际感受中去体验和改善。
当然,这些都是源自情感世界的体验的,而不是理论性的学习,因为当理论不能与情感相遇的时候,能带给我们的帮助,是非常非常有限的。
本文引用自简单心理 http://www.jiandanxinli.com/
- 上一篇:不是所有道歉都能得到原谅|道歉的8个原则 2022/3/29
- 下一篇:女性如何从坎坷的亲密关系循环里跳出来?——从《北京女子图鉴》 202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