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心理动态 > 人际交流

如何提问才能让他人拥有好感?

2022/3/30 15:19:52      点击:

你是否曾经想过,如何才能让他人对自己快速产生好感?


著名情绪心理学家阿瑟·阿伦(Arthur Aron)曾经在《纽约时报》上刊登的一篇论文《你这么做,想爱上任何人都可以》(《To Fall in Love With Anyone, Do This》)。


在这篇论文的实验中,他设计了36个问题,在45分钟的时间内,让两个条件差不多的陌生异性回答完这些问题,然后再对视4分钟,就会使彼此坠入爱河。


而最初参与实验者,其中有两人竟然在这个实验进行半年后结婚了。究竟是什么问题如此神奇,能让两个初次见面的陌生人喜欢上彼此?



其中有几题是这样写的:


你上一次唱歌给自己听是什么时候?上一次唱给别人听又是何时?


如果一颗水晶球能告诉你有关你的事、你的人生、你的未来或任何事情,你会想知道什么?


你有已经梦想了很久,想做的事情吗?你为什么还没去做?


告诉你对面的人,你已经喜欢ta上的什么?


透过精心设计的题目,让双方在回答中巧妙地介绍自己、博得对方的好感、并能了解对方的喜好及过往。


而这样的谈话内容却有别于我们一般的日常谈话,其区别在于“真实自我揭露”。


一个好的自我揭露,是让我们真实地分享那些对我们而言很重要、或只愿意对亲密对象说的事。通过层层揭露自己,使这类有意义的谈话,能迅速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而在“周哈里窗”理论中,就曾提及好的自我揭露对于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01

周哈里窗理论


周哈里窗”为心理学家鲁夫特和英格汉提出的模式,用“窗”来比喻一个人的“心”,并将这扇窗子分成四个部分,分别是:公开我、盲目我、隐藏我、未知我



左上角的那一扇窗称为“公开我”,又称为"公众我",通常是指最基本的自我信息,是除了自己清楚之外也让他人知道的部分。例如性别、外貌、职业、爱好、特长等。


盲目我”位于右上角的那一扇窗,这部份是自己不知道而他人却知道的部分。例如有些人习惯驾车时骂脏话而不自知,有人有爱眨眼的小动作自己也感觉不到。


而“隐藏我”又称之为"隐私我",是位于左下角的那一扇窗,这是自己知道而他人不知道的部分,是个人不愿意或不想让别人知道的事实或心理,如身份、缺点、往事、痛苦、愧疚、尴尬等。


最后右下角的那一扇窗,称为“未知我”,也称"潜在我",是自己和他人都不知道的部分,通常指的是潜在的能力或特性。例如弗洛伊德说的潜意识层面,占意识当中的主要成份,巨大却又不易被看到。


自我成长与发展的实质,是扩大“公开我”区域,向他人分享关于“隐私我”的部分,与他人建立信任关系。通过他人对我们的反馈以减少“盲目我”比例。不断发掘自己及向他人的优点学习而开发“未知我”。


所以当个人在“公开我”区域所占面積较大时,就容易给人呈现出一种里外一致、不做作的表现。而当这个部分在安全和善意的范围内所含内容越丰富,就越容易消除人与人之间因为认知的差异所带来的误解和猜疑,容易拉近彼此间的亲密关系。


既然我们能了解适当的自我揭露对于人际关系的重要性,那我们又该如何在表达自己的同时也能更进一步了解他人呢?我们可先从提问开始。


在提出好问题前,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样的问题容易让人产生不好的感受。


02

什么样的提问会让人言不由衷


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


年关将至,在外地工作的筱君返家过节,在晚餐的谈话中,她向妈妈聊到自己的生活及工作上发生的事。


筱君说起:“相对于其它同事,我觉得我没有被领导看重,因为有些比较重要的项目,领导都交待其它人做,而没有指派我。”


这时妈妈有点紧张的问:“为什么你的领导会这样做呢?是不是你做错了什么?那其它同事又为什么能让领导信任呢?”


“我怎么会知道啊?导领叫我什么我就照办,还能出什么错!就算其它人做了什么事我也不会知道啊!”筱君气冲冲地回答。


这让原本打开话闸子的筱君一瞬间便沉默不语,草草吃完饭后就回房休息。


母亲的询问是出自于关心及好意,但这样的提问却让筱君理解成“为何发生问题就认为是我的错?难道所有人都是对的?”


虽然妈妈的问题看上去没有什么不对,但筱君感受到的却是妈妈对她的指责及偏见。


不仅如此,甚至许多人在提问时就自带答案。


例如以筱君的例子而言,可能还会有人这么问:


你难道不觉得认真工作比抱怨来得有价值吗?”而不是问“你觉得该怎么做才能获得领导赏识?”


这样的提问,不但对话题的持续没任何益处,早就预设问题的答案,更让我们无法走进他人的内心世界。


那我们究竟该如何提出好问题呢?



03

如何提出简单、恰到好处

又发人深思的问题


如同阿瑟·阿伦所设计的36个问题一样,能提出好问题也是种艺术。


提问必须有一定的指向性和坚定性。太温和的问题,不但不能激发更深入地思考及感受,也无法增进对对方的了解。而太强烈又容易引发他人抵触心情。


所以,我们可以怀着一种邀请及对他人感到好奇的心,做出简单又恰到好处的提问。至于该如何提问呢?提供以下四步骤作为参考:


第一步,关注你的好奇心。


在与他人谈话的过程中,对方的语言或表现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欲望、不满、气愤还是某方面的情绪低落?


第二步,提出你特别想问的问题。


从对方让你最感兴趣的问题去问,这是你最想了解的关键,也可能是让你感到最为冲突和矛盾之处。


第三步,不要用“为什么”作为问句开头。


因当以“为什么”作开头提问时,容易让人有被指责、假设犯了错或对人不对事的感觉,而对方也会容易以防御性的回复来解释问题。


第四步,用少量的字数陈述你的问题。


例如我们可以这样问:


什么是重要的?

你觉得如何?

这能改变什么?

原因会是什么?

看起来怎么样?

还有什么?


把问题尽量精练化、简单化,措辞尽量控制在6个字以内。少量的字数可让人集中注意力、中性、不带偏见,且让人更容易能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04

写在最后


自我暴露对我们而言并不是完全对他人毫无保留,而是用一种舒服的、循序渐进的方式适度的向对方倾听。避免一开始就交浅言深,这会造成反效果,也不需要把自己包裹得太紧,拒他人于千里之外。


茫茫人海中,为何有人能让我们感受到ta的重要与不同?因为在某一时刻,我们各自走进了对方的心里。

就如同《约翰·威尔逊的十万个怎么做》在攀谈指南中说道:


管敞开心扉要冒一定风险,但等找到了合适的对象,一切都是值得的。”

如何提问才能让他人拥有好感?



本文引用自壹心理 https://www.xinli001.com